开辟茶路——总言
清初,晋商基本上覆盖了全国北方贸易,足迹遍及长城内外、大江南北。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,晋商开辟了绵延不断的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各路商道。万里茶道就是晋商用脚板和驼队跋千山万水,经千辛万苦蹚出的一条、辉煌了300多年的商道。
山西并非产茶之乡,晋商却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,成为国内主要茶商。他们以巨人的胆魄长臂挥向南方,把广大南方分散的茶叶汇集起来,运到北方。茶叶亦然成为晋商与国际贸易之间强有力的纽带。晋商清人衷斡说:“清初茶叶均系(山)西客经营,由江西转河南运销关外。”【西北重镇兰州城茶商分东西柜,东柜茶商皆山陕商人。天津海关测记载;“1861年以前,一向是山西商人在湖北、湖南贩买并包装了砖茶,由陆路一直运往恰克图。”】
大致从乾隆30年代起至19世纪中叶,在晋帮商人的推动下,逐渐开辟并形成了以山西、河北为枢纽,北越长城,贯穿蒙古,经西伯利亚,通往欧洲腹地的陆路上国际茶叶商陆。这条路南起武夷山下梅村,中经湘鄂赣,北上豫冀陕,再经东西口,汇集恰克图,西向莫斯科,经乌兰乌德、贝加尔湖、伊尔库茨克、新西伯利亚、秋明和莫斯科等地终抵彼得堡。
从版面上展示的《万里茶道路线图》可以看出,这条茶叶之路连接中外、跨越亚欧,自南向北、由东往西,纵跨八省两国(蒙古当时属中国),途经大小200多座城市,总长达1.4万公里。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联通中俄两国的“世纪动脉”。
【以福建武夷山的运输来说,它的路线是由福建崇安县过分水关,入江西铅山县,在此装船顺信江下鄱阳湖,穿湖而广出九江口,入长江,溯江抵武昌,转汉水至樊城(襄樊)起岸,在河南唐河社旗上岸由骡马驮运北上,经洛阳,过黄河,入山西泽州,经潞安抵平遥、祁县、太谷、忻县、大同、天镇到张家口,再改用驼队贯穿蒙古草原到库伦(乌兰巴托),至恰克图。全长4500公里。
清朝后期,由于太平天国运动举起,武夷山经长江水北路受阻,晋商采办茶叶的地点改至羊楼洞、羊楼司,运输路线改为:沿陆水河入长江,达武汉,转汉水至襄樊起岸,经河南、山西陆路,由张家口抵恰克图。也有一部分经山西右玉抵归化(呼和浩特),转运至恰克图。】